香港虚拟牌照资产状争夺战中者的25位交易家赢家与竞争所现
还记得去年那份轰动业内的《香港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》吗?当时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表态让整个加密圈为之一振。转眼间一年过去了,作为长期关注香港金融市场的观察者,我发现这个"东方华尔街"的虚拟资产监管格局正在悄然成型。 香港证监会9月底的最新公告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目前共有8家交易所被纳入监管视野,其中2家已获正式牌照,5家正在排队申请。说实话,这个数字比我想象的要少,看来监管层的审核标准确实相当严格。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两家"先行者"——OSL Digital Securities和Hash Blockchain。它们就像是考场里最先交卷的优等生,自然吸引了众人目光。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,这些平台凭什么能率先突围? HashKey Exchange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"根正苗红"。肖风博士的央行背景、万向系的资本支持,再加上ISO双认证,这种配置在香港金融圈简直就像拿了"免死金牌"。我注意到它最近新增了AVAX交易对,这步棋走得相当聪明——既满足合规要求,又紧跟市场热点。 而OSL则展现了另一种生存智慧。背靠上市公司BC科技集团,它的业务版图从经纪、托管到SaaS服务一应俱全。特别是他们通过的SOC 2审计,这相当于在机构客户心中竖起了一面金字招牌。不过目前主要服务专业投资者的定位,也反映出香港市场的谨慎态度。 在申请队列中,各家都使出了看家本领: • BGE请来了HashKey的创始成员掌舵,这招"挖角"相当精准 • HKBitEX的高管团队堪称"港交所校友会",监管经验丰富得令人咋舌 • HKVAX的三位创始人组合就像金融、会计、技术的"铁三角" • VDX则依托胜利证券的深厚根基,走传统金融转型路线 • Meex的技术团队来头不小,但管理层的透明度还有提升空间 有趣的是,这些申请者多数都强调服务专业投资者的定位,看来大家都深谙"欲速则不达"的道理。 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,香港的监管思路颇有特色——不是简单禁止或放任,而是通过牌照制度实现"戴着镣铐跳舞"。近期JEPX事件就像一剂清醒剂,让我们看到监管层的反应速度。虽然合规之路注定坎坷,但正如我在港交所某次闭门会上听到的:"宁愿走得慢,也要走得稳。" 站在从业者角度,我认为香港正在探索一条极具参考价值的中间道路。那些抱怨监管太严的同行可能需要明白:在4.5万亿美元财富管理市场的大蛋糕面前,合规不是束缚,而是入场券。 展望未来,随着更多申请者加入战局,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格局还将持续演变。作为观察者,我会继续关注这场"牌照争夺战"的最新进展。毕竟在这个新兴市场,每一天都可能书写新的历史。牌照争夺战的现状
两大持牌平台的商业密码
五位追赶者的突围之道
香港模式的特殊之处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当AI开始发币:一个码农的奇幻实验之旅
- 加密世界的刺头:Coinbase为何敢与SEC硬碰硬?
- 金融界的奥斯卡:南非交易员博览会点燃投资热情
- Web3入口争夺战:当8亿用户的通讯巨头遇上加密老将
- 1.9亿美元打水漂?Abraxas惨遭加密货币市场打脸,狗狗币的多空大战更精彩
- 大模型发展的三大真相:一位AI老兵的真实思考
- 香港即将迎来Web3开发者的狂欢盛宴
- 从1个ETH到90个ETH:揭秘FriendTech的财富密码
- 链游革命:Dark Forest为何是数字世界的试验田?
- 比特币市场惊现恐慌性抛售:投资人该如何应对?
- 比特币牛市何时再来?资深投资者的周期观察
- 亲身经历:Alameda那场震惊币圈的乌龙指事件内幕
- 市场迷雾:加密领域的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?
- 比特币重返2.7万大关:这次是真牛市还是昙花一现?
- 加密世界的至暗时刻:危机中的机遇与曙光
- 区块链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:跨链代币带来的革命性突破
- STORJ资金面深度解析:这个存储黑马值得关注吗?
- 颠覆你的认知!FILLY用区块链重新定义投资游戏
- 美联储加息决议前夕:比特币市场的心跳游戏开始了
- 加密货币寒冬:流动性枯竭下我们该如何自处?
- 搜索
-